日本禪宗高僧富澤知芳大師,提個馬鈴薯鮮汁療法,有顯著的神奇療效。
馬鈴薯、紅蘿蔔、蘋果三合一鮮汁的功效:
一、 防治癌症,抑制癌細胞生長
二、 防治肝臟病、腎臟病、胰臟病、胃潰瘍。
三、 防治非典型肺炎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。
四、 恢復體力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和自癒能力。
五、 恢復眼睛疲勝,消除眼睛乾燥,令雙眼亮麗。
六、 治癒腰痛、肩膀痛、膝痛。
七、 排除體內毒素,美容顏潤皮膚、治肥胖。
八、 根治便秘,痔瘡,根治口臭、胃酸、減低月經痛。

特點:
沒有任何副作用,高營養健康食品,迅速吸收和排毒,令食慾增加,補氣恢復體力。

材料:
新鮮馬鈴薯(即薯仔)、紅蘿蔔、蘋果各一個。
榨汁,即榨即飲,切勿存放。

做法:



馬鈴薯的部份我是蒸熟後才打汁,
因為馬鈴薯生吃的話比較有危險性,
且農委會毒物試驗所也建議不要食用「生」的馬鈴薯。


以上資料來源 http://ogserv.tactri.gov.tw/emailcaseline/TA03.asp?QNA_No=000660&KeySrh=&Case_Type=

再來與紅蘿蔔跟蘋果、開水適量一起打成汁飲用即可。 













《飲用心得》

原本以為會很難喝,沒想到還挺好喝的,
尤其對於不愛吃馬鈴薯的人來講,
真是一個大福音(我家老爺就不吃馬鈴薯的)。

記得加些冰水或者放兩顆冰塊下去味道會更棒!
我是有多加一顆檸檬進去防止食物氧化,
整體還講真的還挺不賴的,
而且顏色也很美~
真是健康又具備是覺享受的營養鮮果汁

早上喝更棒,因為馬鈴薯超有飽足感,
非常適合早餐時飲用喔!


《食材小常識》


馬鈴薯

原產地:

馬鈴薯屬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,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以及其沿海一帶,
是既適應惡劣環境與惡劣土壤,又易於管理的大眾化糧食兼蔬菜,
印地安印加人稱其為papa。1519年登陸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寫為batate,
1599年轉化為patate, 荷文 patat, 英文potato。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100年,
西班牙殖民者帶馬鈴薯patate到歐洲。
英國氣候適合馬鈴薯生長,且其產量比穀物高, 所以1586年英國開始大量種植potato。
到1650年馬鈴薯就發展成為歐州主要糧食,拉丁植物學名定為Solanum tuberosum。

馬鈴薯在中國又稱土豆、山藥、山藥蛋、饃饃蛋,
在港澳與粵語區叫薯仔,因此有人誤以為中國土產;
但由別名洋芋、洋山芋,可知是舶來貨——17世紀登陸中國的。
洋山芋憑其不畏高寒、高砂、高山,並高產,
得以迅速普及於內蒙、河北、山西、陝西北部、雲貴高原等貧窮落後、環境極差的地帶,
不多久就發展成窮山惡壤廣大貧民的物美價廉主糧。
人民不用饑荒逃荒,肚子問題解決了,人口跟著就激增了。

「十全十美的食物」:

馬鈴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.一般新鮮薯中所含成分:
澱粉9~20%,蛋白質1.5~2.3%,脂肪0.1~1.1%,粗纖維0.6~0.8%。 

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:
熱量66~113J,鈣11~60mg,磷15~68mg,鐵0.4~4.8mg,硫胺素0.03~0.07mg,核黃素0.03~0.11mg,尼克酸0.4~1.1mg 。

除此而外,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抗壞血酸。
從營養角度來看,它比大米、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,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,因而稱為「十 全十美的食物」。
人只靠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。
因為馬鈴薯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,營養結構也較合理,只是蛋白質、鈣和維生素A的量稍低;
而 這正好用全脂牛奶來補充。馬鈴薯水分多、脂肪少、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,
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10倍,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,
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 幾倍至幾十倍不等,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。

馬鈴薯可預防癌症、中風、心臟病,維生素C與B6共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與自癒力 。
馬鈴薯鉀含量是香蕉的兩倍。鉀能維持細胞內的滲透壓,
參與能量代謝過程,維持神經肌肉正常的興奮性,保護心臟和正常血壓。
長期服用利尿劑或輕瀉劑的人易缺鉀。缺鉀就肌肉無力及食慾不振,腦血管易破裂而中風。
常吃馬鈴薯,中風機會下降40%。
馬鈴薯還含有一種類似轉換酶物質,起降壓藥功效——能使 血管舒張、血壓下降,思維清晰。
馬鈴薯高產於惡劣地區與惡劣氣候,所以身上帶有對抗惡劣環境的基因與酶類。

食用時要注意:

1。馬鈴薯含生物鹼,主要是茄鹼和毛殼霉鹼,帶毒性。
馬鈴薯暴露在光線下會變綠,會發紫色芽眼,毒素特多,所以必須削掉。
不過其生物鹼低於0.2毫克/克,一次吃掉1.4公斤生馬鈴薯,
才會超過200毫克而中毒,出現頭痛、腹瀉、抽搐,昏迷症狀。

2。馬鈴薯皮可能粘污農藥,故榨汁前須去皮


胡蘿蔔

原產地

胡蘿蔔(Daucus carrot ),又稱胡地蘿蔔,紅蘿蔔或甘荀,
原產亞洲西南部阿富汗伊朗等地,栽培歷史超2000年。
歐洲大陸在10世紀從伊朗引入,15世紀普及英國 ,16世紀傳入美國。 
中國也從伊朗等西域胡地(故稱胡蘿蔔)約在13世紀引入,並於16世紀傳給日本。

「小人參」

每100克胡蘿蔔中,約含蛋白質0.6克,脂肪0.3克,糖類7.6~8.3克,鐵0.6毫克,
維生素A原(胡蘿蔔素)1.35~17.25毫克,維生素 B10.02~0.04毫克,
維生素B20.04~0.05毫克,維生素C12毫克,熱量150.7千焦,
另含果膠、澱粉、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。各類品種 中,
尤以深橘紅色胡蘿蔔素含量最高,各種胡蘿蔔所含能量在79.5乾焦~1339.8千焦之間。

胡蘿蔔所含的糖類、脂肪、揮髮油、胡蘿蔔素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1
、維生素B2、花青素、 鈣、鐵等營養成分,可防治夜盲、干眼病、皮膚乾燥、頭髮乾脆易脫落等症,
適宜皮膚乾燥、粗糙,或患毛髮苔蘚、黑頭粉刺、角化型濕疹者飲汁食用;
其揮髮油有輕微而持續發汗作用,可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,增進血液循環,
與維生素共起美容健膚作用。
每天吃2-3根胡蘿蔔,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,降低血脂,
使血中膽固醇降低10%~20%,並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。

胡蘿蔔素有「小人參」之稱。中醫認為:胡蘿蔔味甘,性平,
有健脾和胃、補肝明目、清熱解毒、壯陽補腎、透疹、降氣止咳等功效,
可用於腸胃不適、便秘、夜盲症(維生素A的作用)、性功能低下、麻疹、百日咳、小兒營養不良等症狀。

茲結合中西藥理詳述如下:

1。益肝明目:

胡蘿蔔含有大量胡蘿蔔素,這種胡蘿蔔素的分子結構相當於2個分子的維生素A,
進入機體後,在肝臟及小腸粘膜內經過酶的作用,
其中50%變成維生素A,有補肝明目的作用,可治療夜盲症;

2. 利膈寬腸:

胡蘿蔔含有植物纖維,吸水性強,在腸道中體積容易膨脹,
是腸道中的「充盈物質」,可加強腸道的蠕動,從而利膈寬腸,通便防癌。

3. 健脾除疳: 

維生素A是骨骼正常生長發育的必需物質,有助於細胞增殖與生長,是機體生長的要素,對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;

4. 增強免疫功能:

胡蘿蔔素轉變成維生素A,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軾能,在預防上皮細胞癌變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胡蘿蔔中的木質素也能提高機體免疫機制,間接消滅癌細胞;

5. 降糖降脂:

胡蘿蔔還含有降糖物質,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,其所含的某些成分,
如懈皮素、山標酚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,降低血脂,
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,還有降壓,強心作用,是高血壓、冠心病患者的食療佳品。
 


蘋果

原產地

很多人以為蘋果在中國早已有之,其實不然——古時叫平坡果-頻坡果-頻婆果,
到明朝時正式寫為蘋果的果樹,是另一種俗稱鳳眼果的果樹。

目前我們所稱的蘋果,是薔薇科(Rosaceae)蘋果屬(Malus)植物的果實,
屬梨果的一種,由子房和子房外圍的組織發育而成。
其原產地在歐洲東南部土耳其高加索一帶,最早期的歐洲人已食用蘋果,
2000年前就已經有改良和選育的蘋果樹於兩半球溫帶,16世紀後隨著移民浪潮,
蘋果樹苗湧遍北美,1870年左右才移植中國山東,然後才逐步遍及中國其他省份。

「全方位的健康水果」

「一天一個蘋果,活到九十九」是人們熟知的健康口號。

蘋果含糖類、有機酸、纖維素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多酚及黃酮類營養物質,被營養學家稱為「全方位的健康水果」。

保健作用:

1。有益心腦血管:每日吃2-3個蘋果,3週後血液中甘油三酯(血管硬化的禍首)減少了21%。
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又叫壞膽固醇)降低,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即好膽固醇)卻增加。
蘋果中的多酚及黃酮類物質也減少心腦血管疾病。
原因:
a) 蘋果的可溶性纖維果膠與膽汁酸結合,像海綿一樣吸收與分解多餘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,然後排出體外。
b) 蘋果分解的乙酸有利於這兩種物質的分解代謝。
C) 蘋果中的維生素、果糖、鎂、多酚及黃酮類物質等也能降低它們的含量。

2。降血壓,防中風:過量的鈉會引起高血壓和中風。蘋果多鉀,能擴張血管,
可取代並排除體內過剩的鈉,從而降低血壓。同時,鉀保護血管,減低高血壓、中風的發生率。

3。預防癌症:蘋果所含的多酚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。
而黃酮類物質是一種高效抗氧化劑——最好的血管清理劑與癌症剋星。
多吃蘋果,患肺癌的幾率能減少46%,得其他癌症的幾率也能減少20%。
蘋果中的原花青素也能預防結腸癌。

4。抗氧化作用:蘋果所含的櫟精和維生素C,能激增腦細胞的抗氧化能力。
同其他蔬菜水果相比,蘋果裡含有的櫟精是最好的,而紅蘋果又比黃蘋果和綠蘋果好。
所以,對於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綜合症患者來說,蘋果是最好的食品。

5。強化骨骼:蘋果中含有的硼與錳元素,能增強骨質。
硼還可大增血液中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的濃度——預防鈣質流失。
停經婦女如果每天攝取3克硼,其鈣質流失率就減少46%,
絕經期婦女多吃蘋果,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,防治骨質疏鬆。

6。維持酸鹼平衡:70%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的人身上,
而蘋果是鹼性食品,吃了後可以迅速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物質
(包括運動產生的酸及魚、肉、蛋等酸性食物在體內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),增強體力和抗病能力。

7。中醫認為蘋果生津潤肺,健脾開胃,營養學證實對。
因為:蘋果最多果糖與多種有機酸、果膠及微量元素。
蘋果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;蘋果所含的鋅,是人體所必需——缺鋅會引致血糖代謝紊亂與性功能下降。
生吃蘋果,其纖維質既調理腸胃,也幫助排泄。而人洩瀉時,蘋果酸卻會給收斂作用。
蘋果會增加飽腹感,飯前吃能減少進食量,達到減肥功效。
蘋果所含有豐富的果膠和其他營養成分,是多吃蘋果可以防癌的根本原因。
經常食用蘋果,可以有效降低患腸癌的風險。蘋果中的果膠會清除人體腸胃中的細菌,從而破壞癌細胞生長所必需的酶。
蘋果中還含有降低患腸癌風險的其他物質,如酪酸,酪酸對腸胃壁的細胞來說不僅是營養物質,
而且具有重要的保護天然助消化物質對付腸癌的功效。
人體腸胃中的菌在蘋果果膠或萃取物的作用下會釋放出大量酪酸,酪酸對人體腸胃中的多種癌細胞的生長有抑制作用。
蘋果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,主要集中在蘋果皮上;
蘋果的纖維素,幫助消化與排廢除毒,所以吃蘋果最好吃新鮮的,連皮吃。
未熟的蘋果,果肉中很多有機酸與丹寧,因而有酸味與澀味;
成熟後,果肉內有機酸與丹寧含量大降,酸味澀味大大減少,於是甜味就日漸增加了。
還有,未熟蘋果中有許多澱粉果膠,在蘋果成熟的過程中,
隨著呼吸作用的增強,澱粉果膠轉化成糖,因而成熟的蘋果就特別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晶達人魚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